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路线规划 路线规划

实时雨量监测系统_实时雨量监测数据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数字流域”发展现状2.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3.什么是气象预警系统?长江水位即时监测的原理如下:1、GPS定位技术:利用GPS系统确定监测站点的准确位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2、压力传感器技术:安装在测站河底或河岸处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水面高度变化,通过建立水位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转换为实时水位数据。3、水文测量仪器技术:测站通常还会配备流速仪、水温计、降雨量计等水

1.“数字流域”发展现状

2.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3.什么是气象预警系统?

实时雨量监测系统_实时雨量监测数据

长江水位即时监测的原理如下:

1、GPS定位技术:利用GPS系统确定监测站点的准确位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2、压力传感器技术:安装在测站河底或河岸处的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水面高度变化,通过建立水位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转换为实时水位数据。

3、水文测量仪器技术:测站通常还会配备流速仪、水温计、降雨量计等水文测量仪器,这些仪器可以提供与水位相关的其他重要参数数据,为水位分析和预报提供更加详尽的信息支持。

4、无线传输技术:通过GPRS、CDMA、LTE等通信方式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测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远程监测、数据共享和实时预警等功能。通过上述技术的结合,长江水位即时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长江各个测站的水位数据进行实时集、处理和传输,为水文预报、防汛救灾等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长江水位即时监测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长江不同测站的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监测中心,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这是一项重要的水文监测工作,可以为洪水防御、水管理、航运安全、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决策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数字流域”发展现状

多温雨数据集原理是通过使用多个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和记录环境中的温度和降雨情况。这些传感器通常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原因是由于环境中的温度和降雨情况可能在不同的地点和高度存在差异,只依靠单个传感器无法全面反映整个区域的情况。通过使用多个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多个位置的温度和降雨情况,从而提供更全面的数据。

此外,多温雨数据集还可以通过传感器之间的相互校准和数据比对,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传感器之间的校准可以消除传感器之间的偏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同时,通过对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检测和排除异常数据,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拓展内容:除了多温雨数据集,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进行多参数数据集,例如气压、风速、光照等。综合利用多个传感器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环境的变化,为气象、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此外,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多温雨数据集可以与云平台相结合,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共享,为决策和应用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手段。

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数字流域”是由“数字地球”衍生出来的对不同领域(区域)信息的描述,是水利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将数字化、建模、系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河流(流域)管理开始,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传统的水利管理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河流(流域)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流域”的内涵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流域”是河流(流域)现代化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则是“数字化管理”,是应用遥感(RS)、数据收集系统(DC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河流(流域)、环境、社会、经济等各个复杂系统的数字化、数字整合、仿真等信息集成的应用系统,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已逐步实施了流域现代化管理,并已在实际工程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巨大的效益。

1.国外“数字流域”建设情况

国际上,河流的管理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面,可分为四个阶段:传统管理阶段、设备开发及新技术应用阶段、计算机管理模拟阶段和网络技术及仿真技术阶段。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从第三阶段跨越到第四阶段,从单一的河流(流域)管理上升到国家级的管理,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美国和日本还达到了国家级的管理,并实现了数据平台和软件的统一共享。目前我国主要流域管理,还处在第三阶段,正在向第四阶段过渡。

(1)美国流域现代管理:美国在流域管理方面可以说代表了当今国际发展的方向,各种软件和模拟仿真模型、高新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流域水及相关方面的管理是联邦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美几乎所有江河湖泊水文水质信息等资料从国际互联网上可以看到数据的管理状况。

对美国每一个河流(流域)而言,流域内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系统,都建立了完善的水情自动测报网络系统、防洪自动预警系统及实时监测系统。河流(流域)数据集所用的主要手段为遥测遥感技术,影像信息获取主要依靠法国SPOT卫星、加拿大RADARSAT卫星、美国LANDSAT、NOAA卫星等及相关的高新技术设备,如测雨雷达及实时监控设备,集数据信息主要包括雨量、水位、水质、水温等;信息传输主要用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技术。在河流(流域)洪水预报、调度方面广泛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多目标优化,提高了整个水系统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决策支持方面,根据河流(流域)的特点建立了各自的决策支持和模拟仿真系统。

(2)欧洲卢瓦尔河(法国Loire)及莱茵河流域(德国Rhine)现代管理,随着欧洲一体化,欧洲各国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对河流(流域)管理也逐步趋向一致。欧洲流域现代管理主要体现在监测、数据集、传输,数据库的建立和决策支持软件的开发应用。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遥测技术的应用、微波遥感数据应用、卫星遥感应用及现代量测技术的应用。

目前欧洲发达国家河流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监测网络已基本完善,其监测网络主要由固定观测站、地面雷达网、遥感卫星等组成,包括:水质监测网、水文、气象监测网、大地测量站网、遥感和航测及其他监测站网。遥感监测卫星主要有:IRS-P2、ALMAZ-1B、METEOSAT、LANDSAT、SPOT和ERS卫星等。如:莱茵河流域管理的基础数据分别来自于SPOT、TM、SAR、ERS图像信息、DEM和水文、气象站点的实测资料。

欧洲用于流域管理的数据库有:水文资料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水质资料数据库、地理数据库、水质水量评估结果数据库等,如法国用于卢瓦尔河流域管理的数据库分别由水数据库、雨量分布学数据库和地理学数据库等组成。流域管理数据库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实时数据(原始数据、未校验数据),并进行数据资料的检验、整编、存档和处理;其功能是检验数据的可靠性、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利用的有效性,为水利用、防洪、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数据。

为方便流域管理,建立了卫星影像处理模型、生态系统模拟模型、水质模拟模型、地表水管理模型、地下水运作及管理模型、洪水预警预报模型等,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软件。

同时,配合完善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水文、水质、生态等资料的网络化,达到了为决策管理服务的目的。

(3)日本河流信息系统建设:日本自15年建立第一个河流信息系统至今,已经开发建立了三代河流信息系统。

15年日本在木曾川水系建立了第一个河流信息系统。为满足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建设省约从1994年开发第二代综合河流信息系统。缩短了信息收集的周期,增加了对水质、积雪、气象、水土流失、堤坝安全等方面监测数据的集。为完善第二代管理系统,1999年开发了第三代系统。为促进管理的信息化和信息的公开化,建设省将其拥有的1级水系的水文地质数据做成数据库,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公开。

2.国内“数字流域”建设情况

“数字流域”概念提出后,国内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数字流域”的整体框架。周晓峰等(2003)认为,“数字流域”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对海量的多维流域数据进行管理,其次是为各种应用提供可用的调用。袁艳斌等(2001)提出了“数字流域”建设的“多S层”结构。汤君友等(2003)提出了一个由服务体系、技术规范、数据及管理、模拟模型四种功能模块组成的数字流域整体框架。牛冀平(2003)提出了一种数字流域的正交软件体系结构。刘吉平等(2001)提出了以互联网或企业专用网为网络支持,以ArcSDE/ArcInfo为GIS平台的数字流域空间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张秋文(2001)、刘家宏和王光谦(2006)等论述了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的数字流域整体框架。上述研究无疑为我国数字流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开始了“数字海河”、“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等一系列数字河流的建设。

2002年6月,海河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数字海河流域总体规划”,在10年内建成“数字海河”。目前初步建成了流域骨干防汛信息网络和以海河水利委员会为中心的系统骨干信息传输网络,对潘家口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实现了自动监控,初步建成了流域水保护信息系统、京津重要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密云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系统。

黄河水利委员会将“数字黄河”和“原型黄河”、“模型黄河”一起并称“三条黄河”,明确提出“数字黄河”的最终目的是为有效治理黄河提供决策支持信息。2003年4月,水利部正式批准“数字黄河”工程规划。目前作为“数字黄河”一期工程的“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和“黄河水量调度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了“数字长江”的三阶段建设任务。近期目标:到2003年建成“长委”内部网和水利基础数据库;中期目标:到2005年建成11个委级应用子系统和安全体系并投入运行;远期目标:到2010年完成长江流域水利信息共用平台和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数字长江”的宏伟构想。“数字长江”三阶段任务分别对应数字流域框架的三个层次,即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

除上述三大流域开展“数字流域”建设之外,其他河流如松辽流域、太湖流域、珠江、黑河、淮河等也逐步开始实施流域信息化管理,实现流域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什么是气象预警系统?

根据我国流域水文水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短缺和污染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其重点应放在现有监测站点的调整与完善,水库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调控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管理等技术研究,以及水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方面。

由于我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复杂的水文水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水问题比较复杂,虽然各流域经过四、五十年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水短缺和污染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还有日益严峻的趋势。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或缓解所面临的“水少、水脏”问题,需要深入地分析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流域水循环规律和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研究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发和建设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内部潜力与整体综合优势,确保流域水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的构成与技术关键

研制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保障水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系统是以水实时监测系统为基础,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手段,以水优化调度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处理回用、海水(微咸水)及外调水的联合高效利用为核心,追求节水、防污、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最终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水信息的实时集、传输、模型分析,及时提供水决策方案,并快速给出方案实施情况的后评估结果等,以确保实现水的统一、动态和科学管理,做到防洪与兴利、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调水、水质与水量、优质水与劣质水之间联合调度与管理,确保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一种动态的交互式计算机决策系统,由水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实时调度、决策会商、控制和后评估子系统所组成,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现代水文水科学的有关理论,利用当代先进的系统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技术,通过有关专业模型计算、分析和知识推理、判断等,为决策者提供流域水实时管理、调度方案,并允许决策者或专家根据自己的智慧、知识、经验、偏好和决策风格等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直接干预方案生成及评价整个决策过程。

根据流域水文水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研究和开发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技术关键主要包括:

(1)水监测网的调整和完善,河流纳污能力及其环境容量,水库或水库群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调控、污水处理回用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总量控制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管理等研究,以及水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

(2)该系统由庞大而复杂的基础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结果数据库、专业模型库和知识库等组成。其特点是系统规模庞大、处理的数据信息量大,模型运算复杂以及数据传输接口多,如何实现信息存储、加工、传输的专业化管理,是一个技术难点。流域的水价政策及水权分配问题,也是影响流域水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及实时、统一管理的关键。

(3)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现代水管理要求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精干的执法队伍,以及如何制定科学的流域水管理规章制度、有关政策和法规条例等,以保障流域水实时管理、调度方案的付诸实施,指导流域水开发利用和保护。

3系统的主要功能

流域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水(及水质)的实时监测、评价、预报和决策支持(实时预报、管理及调度)以及控制、后评估等。

3.1水实时监测

水实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水质、旱情以及其他信息等。在现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水(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点)网或监测系统(包括雨量、蒸发、径流、水位、水质、水温、墒情等监测站点),以及各取水口取水量、开机井抽水量等监测网,各监测网或系统之间互通有无、资料共享,为水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完备的实时监测数据资料。

(1)雨量观测。目前用的雨量观测手段主要是普通自记和人工观测,为了达到实时监测的目的,需要适时更新现有的观测设备,装配翻斗式雨量计并配备固态存储器等,使雨量观测工作方式更新为无人值守,有人看护的观测方式,实现雨量信息的自动集及传递。

(2)水位观测。水位观测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多指河流水位和水库水位等,而地下水就单指地下水位。

①对于基本水尺在桥梁上(或附近有公路桥)的水位观测,特别是含沙量较大的站,建议用气介质超声波水位计,再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②对于山区性河流,或断面稳定,含沙量较小的水位观测,用测井式水位观测,装配浮子式或压力式水位计,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③水库站一般有自记井,只对其重新装配浮子式或压力式水位计,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水位信息传输到站房

④地下水位监测目前主要分为手工测绳和自动监测仪两种。自动监测仪主要通过固态存储、电话网传输、手机网传输和电台传输等方式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心站。

总之,水位监测,建议均装配与雨量结合的水位雨量固态存储器,装配具有记录、传输、存储、分析等功能的自动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水位遥测自记,自动测报等功能。

(3)流量测验:在各中心站配备不同形式的桥测车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桥测及周围地区的巡测;缆道及船测站,对现有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实现水文缆道程控自动化,配备机船,配备先进的测验仪器设备,全面提高流量测验的精度,充分满足防汛、抗旱和水统一调配的需要。对水库站现有的水文缆道进行维修、改造,实现水文缆道的程控自动化,保证流量测验的精度要求。

(4)取水口及灌区流量观测:对水库各取水口分明渠和管道两种,水位主要用超声波自记水位计,流量测验分不同情况,选择适用的测流设备。而灌区的水位观测主要用超声波自记水位计等,流量取不定期电波流速仪率定方式,用水位~流量关系线推求径流量。

(5)机井开量实时观测:地下水开机井抽水量的观测,目前一般只有一些机井安装了水表,大部分机井均未安装水表。为了能准确取得地下水实际开量的数据,掌握准确的地下水开量,需要逐步或有重点地在地下水开机井上安装水表。

(6)水质实时监测:水质污染具有理化成分复杂、多样和点多面广的特点,不仅受污染源的大小和数量影响,而且还受汛期洪水、降雨的影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综合结果,水质参数在成分和时空上的变化非常复杂。传统的人工现场水样集、化验方式周期太长,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水质变化的性质和过程,所以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工作得不到有效监控与科学的管理。水质实时监测就是用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远程传输设备、在线监控和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水质参数的连续集、分析、存储,并在监测指标超过污染标准时,发出警报,做出污染类型分析等。

(7)墒情实时监测:主要针对大中型灌区的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为适时、适量的节水高效灌溉提供信息支持。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探讨利用遥感技术实时预报土壤墒情(中小尺度上)的可能性,即利用实时遥感信息,根据大中型灌区土壤墒情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与遥感解译模型进行联接和耦合计算,实时提供整个流域不同灌区的土壤墒情,为流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水实时评价

水实时评价主要是指在时段初对上一时段的水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开发利用状况等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价,确定水及其开发利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等。

(1)水数量实时评价:根据雨量、河川径流、地下水位等实时监测资料等,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析,确定和评价水数量及丰枯形势等。

(2)水质量实时评价:根据实测的河流、水库、引水渠的水质实时观测和地下水质实时监测资料等,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析,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及污染态势。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污染程度、范围及主要污染物,水质量,重要河流污染负荷及削减量等。

(3)水开发利用实时评价:通过对各取水口取水量、开机井抽水量和地下水位等实时监测资料,对供用水量进行实时评价,通过与历史同期的对析,实时分析和评价各种水利工程的供水量、不同行业的实际用水量,供用水结构、节水水平,水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当地水进一步开发潜力,并实时圈定地下水的开潜力区、补平衡区和超区等。

3.3 水实时预报

水实时预报主要包括来水预报和需水预报两部分,来水预报又分为水量预报和水质预报。水量预报包括地表水量预报和地下水量预报,地表水量预报既可细分为当地水和外来水(包括引调水)预报,又可分为汛期径流预报和枯季(非汛期)径流预报。需水预报分为工业、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报。

(1)河川径流量实时预报。根据河川径流的形成机理和产流规律,将河川径流量实时预报分为汛期径流实时预报和枯季径流实时预报两种。汛期产汇流机制主要是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超渗与蓄满综合产流模式:而枯季径流主要是遵循流域的退水规律。因此,汛期径流实时预报模型与枯季径流实时预报模型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建立预报模型对汛期径流量和枯季径流量进行实时预报。

(2)地下水量实时预报。首先分析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的赋存规律;然后根据抽水试验等确定含水层的参数分区,并利用试验资料和长观资料确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利用均衡法或数学模拟模型法,分析和预报地下水量、可开量及地下水动态分布。

(3)水质实时预报。利用获得的实时水质监测和污染物排放量等信息,通过所建立的水质实时预报模型,实时预报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状况、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及污染程度,及时提供水污染态势等信息。

(4)需水量实时预报。根据需水量预报要求,本次将需水门类分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四个一级类,每个一级类可以再分成若干个二级类和类。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还可以再细分为四级类。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可比较容易地合并有关各需水项,获得需水量过程。

3.4 水实时决策支持

水实时决策包括水实时预报、水实时管理和调度,以及决策会商等。

(1)水实时预报。对于水实时预报,尤其是汛期径流预报和需水预报,由于受到诸多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很难准确预报,因此需要专家的会商支持、吸收和借鉴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便较准确地预报和确定未来的来水与需水过程等。

(2)水实时管理。利用水实时评价和实时预报结果等,通过水实时管理模型计算,结合领域专家或决策者等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偏好,分水协议、水价政策的经济调节作用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水的实时管理方案,为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提供决策依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地行使其监督和管理职能提供支持,以确保水的可持续利用。

(3)水实时优化调度。通过前面制定的年度内水管理方案,确定水优化调度的规则和依据;根据各时段水的丰枯情况和污染态势,通过建立水优化调度模型,确定水实时调度方案。

(4)水决策会商。决策会商是指通过对实时、历史和预报、管理与调度的各类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处理,为讨论和分析水的丰枯形势和污染态势,以及最终确定水实时管理和调度方案提供全面的支持。根据利用水实时管理模型和调度模型确定的若干管理、调度方案,以及提供的每一种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结果,领导决策层和领域专家,通过全面分析对比和协商、讨论,如认为其中一个方案合适则选择之,并付诸实施。如认为必须进一步做新的方案,则通过水实时管理、调度系统,计算和提出新的管理、调度预案,供决策者对新老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

总之,在面临重大的水决策时,决策会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有关利益冲突的各方,可以根据所提供的各种预案,包括水实时预报方案、实时管理预案和实时调度预案,分析其优劣,进行协商,确定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的方案。

3.5 远程自动控制

控制可分为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半自动控制等,主要是对重要的取水口和开机井、引水闸门等的控制。根据需要和可能,有重点和有选择地建立一些远程自动控制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将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3.6 监控管理后评估

为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需要对系统的重点功能进行后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水实时调度、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实施效果以及预报方案的准确性、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估,重点分析导致调度、管理方案不合理和效益不好、预报不准确的原因等。

最后,将研制的有关部分内容和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最终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基于GIS的水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并进行试运行;通过系统的试运行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正式交付使用,并保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是基于移动数据传输平台的集水文信息集、传输、处理与告警发布系统,在监测区域安装信号集终端,以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管理平台,通过移动运营商无线网络通道,对监测数据进行传输、处理和智能分析,并将检测数据或预警信息通过LED显示终端实时播报,智能文转音功能模块实施对文本的模拟语音输出,喇叭自动播报。

数游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硬件组成:

气象信息集单元:包括气象两要素水位和雨量监测传感器,通过水文RTU4010集并AD处理通过GPRS上传至指定服务器地址;

LED信息显示终端:包括安装在气象管理单位、公共场所等位置的单/双色气象信息发布和预警信息显示屏;

预警信息语音播报单元:安装在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显示屏周边,将数据文本通过文转音功能模板以号角喇叭的形式广播出去,实现更为直接、有效的实时信息传递;

LED单/双色一部控制单元:负责接收上位机的播报节目内容和控制信息,并将屏幕终端可执行数据,实现节目播报、列表更新、控制指令执行及状态返回。

系统平台功能特点:

GPRS无线集布:系统充分利用移动公网的,用TCPIP网络技术和语言合成技术,可以同时对成千上万个灾害预警终端发布预警信息,覆盖广,发布速度快;

GIS地理信息平台: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直观、快捷,可以更具地图迅速定位,可自由放大、缩小,寻址等功能;

语音/文字双通道预警发布:x系统具备音频输出和LED显示屏驱动接口,站点可同时支持语音输出和LED显示驱动;

电话紧急插播:预警终端设备可以设置成管理员权限,在紧急情况下,管理员可通过拨打预警终端的电话号码,进行广播,在农村广播的应用中,管理员可以直接拨打预警终端电话号码进行广播,无需亲自到村广播室操作;

短信转语音广播:系统管理员可以按照给定的格式编辑短信发布,预警终端自动将诶西并合成语音信号输出和播报;

节能:终端带有开关控制功能,在只需要喇叭广播的时候,才开启功放机,播报结束,自动关闭功放机电源,起到节能,延长设备使用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