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路线规划 路线规划

圆明园被烧毁是因为什么_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

tamoadmin 2024-08-31 人已围观

简介1.火烧圆明园的真相是什么?2.圆明园为什么被烧?3.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资料。4.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逮捕公使和虐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外交官巴夏礼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小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拘禁、虐杀英法外

1.火烧圆明园的真相是什么?

2.圆明园为什么被烧?

3.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资料。

4.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

圆明园被烧毁是因为什么_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

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逮捕公使和虐待战俘。

1860年9月,英国外交官巴夏礼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小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

英军司令格兰特给法军司令孟托邦的信函中,更加明确地坦言:英法军队虽于10月初劫掠并部分地破坏了圆明园,但清一旦重新占据圆明园,“一月之内,即可恢复”,对清帝不可能发挥重大的打击作用;而彻底“焚毁此园,对于凶残之,可以使之受惩”。

扩展资料:

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卜鲁斯(James Bruce,他是恶名昭著的古希腊石雕收集者七世额尔金伯爵之子)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译者注),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由于不少楼阁由易燃的松木构筑,卷着松香的浓烟一连数日弥漫于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位了”,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Robert McGhee)这样写道,语气中毫无愧疚,“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人民网—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的真相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认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就是“磕头外交”引起的。当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圆明园为什么被烧?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战争,攻陷并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至1858年打到距离京城不远的天津,清遂决定议和,并通知英法派出代表从天津登陆入京。英法两国觉得清已经被吓住,就率军舰强行从大沽口登陆,遭到驻守大沽口清军的阻击,被阻击后英法舰队狼狈逃出大沽口。随后英国派出代和清在通州展开谈判,但是谈判并不成功,英国的不合理要求被清拒绝,双方谈判交恶,清于是扣押英国谈判团一行39人并押往北京并虐待杀死21人。

得知谈判团成员被扣,并且被虐杀,英法双方大怒,以谈判受阻、解救人质为理由进攻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功进圆明园,并以人质曾被关禁在圆明园为名,对圆明园进行掠夺,被掠夺的文物珍玩不计其数,随后英法联军为报复放火烧掉圆明园,守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太监宫女后宫妃嫔300余人遭惨杀。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称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令人罕见的暴行。

至于为何英国人非要放火,当时的英军最高长官总帅格兰特给出了确切答案。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以清军虐杀俘虏为理由,要求清赔偿抚恤银50万两,如不许则将放火烧圆明园。此照会送达恭亲王手中。恭亲王立即回复照会,派一名守备投送洋营。不料该守备竟未送到,而且私将回复毁弃,另捏造一洋文收条回营交差。英法联军方面等候三天,英国人此举的目的便是为了给清朝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西方人的可怕,为了出一口恶气便将世界上最珍贵的文化园林化成一片火海。

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取植树保护措施,1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资料。

其一,是英法联军的侵略。

从1840年英国的尖枪利炮打开了清的国门,其他列强国家就想着在中国这个大蛋糕上分一口羹。他们纷纷开始向清施压,并逼清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比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一把火把圆明园给烧了。

这样一些欺压侵略的行为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放肆,最后洗劫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可以说,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导致圆明园被毁的直接原因。

其二,是清的软弱无能。

如果一个强壮的胖子打一个弱小的瘦子,那这个瘦子基本上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这也印证了老一辈人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清朝末期,人员变得越来越腐朽,体制也变得越来越僵化,所以很多事情,他们都是看在眼里,却选择不管不问。

碰见一些大事小事,能过去的就将就着过去,过不去的事情,就一直拖着。随着清内部腐朽的加重,被挨打也是注定的事情。这也是圆明园被洗劫的间接原因

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了。但是我们要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要知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

一、战争

1856年,英国和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战争。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在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连忙派人议和。在通州谈判时,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拒绝,清将其一行39人扣押送往北京当做人质。英法联军得知后立即进军北京。1860年8月,英法两国以换约受阻为借口,攻入北京,当清归还人质后,39人只活下18人,其余人全部被杀。

二、占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在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三、掠夺

士兵们在园内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

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四、焚毁

在10月18日,英军指挥官额尔金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各个宫殿、宝塔和其他建筑中放火。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中国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扩展资料:

在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在圆明园还熊熊燃烧的时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原因是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即第二次战争。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其中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